早上9点,精神科门诊,熙熙攘攘。
候诊室内,围满了焦急等待叫号的家长,旁边的等待椅上,坐着低头不语的孩子。
而另一边,就诊室内,一个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与医生交谈,他们看起来与同龄人并无不同,但在那张波澜不惊的面孔下,或许正隐藏着一场与消极情绪的激烈斗争。
在门口等待的家长,时不时站起来隔着玻璃望一眼,时而问医护人员:“这个需要做什么检查吗?”时而与旁人交谈:“你家孩子啥情况?”……
近年来,随着发病率不断攀升,抑郁症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数据证实,这种“情绪疾病”正盯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
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其中,有50%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在校学生。
孩子心理有问题
大人一定也要去看精神科
最近,有一个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为什么有的精神科医生,对待年轻的抑郁患者有些敬而远之呢?
逛一逛评论区,大量网友自曝了类似的亲身经历,似乎发现了背后的答案:
前段时间,曾有媒体报道,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的病房爆满,很难住进去。
不久前,一位医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值班日记:凌晨一名16岁女孩因抑郁症在家中大量服药,被送医抢救,但她母亲的第一个问题却是“明天女儿还能正常上学吗?”
种种现实,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孩子抑郁都跟家庭因素有关联,抑郁症并非一日之寒,孩子们之所以被压垮,与长年累月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这三类父母,最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
1. 家庭不和,无休止争吵
家庭是安全港湾,父母经常争吵容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逐渐形成自卑、敏感、冲动易怒的性格。这些不好的记忆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身体里、潜意识里,影响他们处理情绪、应对压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最终被负面情绪吞噬,患上抑郁等精神疾病。
2. 高压管控,要求过高
有些父母总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完成自己设定好的大小事务,孩子为了迎合父母,只能完全服从,成为没有自我的工具人,一旦稍有反抗,他们会寻找各种借口,声称是为了孩子好,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出现抑郁情绪。
3. 情绪不稳,随意发泄
健康的家庭关系:情绪稳定的父母关注和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转化负面情绪,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
但很多家庭中,情绪的传导顺序倒置了,有些孩子被迫成为家长情绪垃圾桶,承接父母的坏情绪。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有情绪感知能力,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家长的坏情绪,当他们接收太多负面情绪时,幼小的心里就会慢慢形成一个“有毒”的结,最终陷入抑郁状态。
因此,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里,家长永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精神科,当孩子因抑郁就诊时,父母同样可能被医生要求做测评、接受问询和治疗。这是因为,有些家长看似淡定、强大的外表之下,可能也藏着各种情绪问题。
年轻人抑郁
后果往往更可怕
人们常说: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即便有些小烦恼,一转身也就忘了。
但事实上,15岁抑郁女孩跳楼身亡、抑郁男孩深夜跳江溺亡、初中生因长期抑郁吃药自杀……
青少年抑郁患者大多数都存在自残行为,他们用手抠皮肤,用刀狠狠划胳膊,掐大腿,以各种极端且激烈的方式伤害自己。
医生表示,成年人抑郁更多是向内压抑自己,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抑郁则是情绪向外,表现为愤怒、攻击性,常以自残的方式为情绪找到宣泄出口。
但是在实际案例中,通常都是抑郁症状很严重的时候,父母才愿意带孩子出来解决,其实,很多孩子早期出现抑郁症时并不严重,通过简单的咨询和调整,一般很快就可以回到校园生活,时间拖得越久,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所以,家长们,青少年抑郁并不仅仅是糟糕的情绪和偶尔的忧伤,事实上,它是一种严重影响孩子生活,甚至是生命的疾病,必须尽早干预!
治疗青少年抑郁,找对方法是关键!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到明确诊断、用药合理,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避免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伤害。
针对青少年抑郁,北京军颐中医医院拥有一套科学且完整的治疗模式,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开展联合会诊,全方位分析、多角度诊断、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身心同治,形神并调,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同时配合一对一心理咨询,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根源上解决青少年抑郁问题。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下一篇:熬夜不仅会失眠还会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