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囤积东西,他们会控制不住地购买和收集各种物品,可能是衣服、书籍、玩具……甚至包装袋,很多网友抱怨:“我已经病入膏肓了”“我前世可能是一只仓鼠”“我的房间要炸了”……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只有老年人因为节俭才喜欢囤积东西,于是,网友们纷纷感叹自己上了年纪,但实际上,爱囤东西不一定是老了,也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囤积症。
囤积症,心理学上也称为“强迫性囤积症”或“弃置恐惧症”,是一种过度收集、购买以及无法丢弃物品的强迫性行为,即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还舍不得扔掉旧物,囤积了大量没用的东西,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抑郁和焦虑。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2%至3%的人受囤积症困扰,并且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病。相关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人群中,囤积症的患病率甚至超过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囤积症背后的原因有多种,很可能是受到遗传或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或者是童年时期遭受创伤;亦或者是虚荣心、从众心理造成的。大多数患者可能具有犹豫不决、完美主义、选择困难的性格特征,需要通过囤积东西来获取安全感。
那么,囤积症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1.持续性的丢弃困难,无论东西实际价值如何,都难以舍弃。
2.保有物品的需求,总觉得未来能够用到,一想到丢弃就苦恼。
3.住所杂乱、凌乱,大量囤积各种物品,堆积成山。
4.不会主动收拾,常需要其他成员强制整理。
5.生活领域受到严重侵犯,囤物行为影响正常生活。囤积症患者的目的并不是收集和节省,而是害怕把东西丢掉。对于他们来说,对丢弃物品的顾虑会引发焦虑情绪,所以可能会一直保留该物品。
如果身边的人患上囤积症,我们该怎么办?
1. 耐心沟通
耐心告知患者囤积的后果和危害,不要采取责备的态度,也不要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扔掉东西,通过耐心的交流与倾听,让他们体会到被关心与被爱,才有助于他们的转变。
2. 培养整理的习惯
给患者留出空间收集,定期与患者一起清理不用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使其慢慢学会断舍离,让患者认识到扔掉东西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逐渐摆脱对丢弃的恐惧和焦虑。
3. 转移注意力
帮助患者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或外出运动,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慢慢改正囤积东西的习惯。
4. 及时就医
如果囤积行为已引起诸多困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或者精神科门诊就诊。
北京军颐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实现病情的精准诊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科学治疗囤积症等心理疾病,守护患者身心健康。
上一篇:血压是越低越好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