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原本是一种令人赞赏的生活态度,但对于27岁的周女士来说,她对清洁的极端追求却逐渐转化成了沉重的负担。她平时洗一次手要20分钟,洗一次澡甚至要7个小时,由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脏而不敢出门,丢了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后来经医生诊断,周女士患上了强迫症。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的王奎星医生指出:强迫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痛苦,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但由于公众对强迫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错误地将其等同于爱干净或洁癖,未能及时察觉其背后的心理健康危机,从而错过了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01、洁癖和强迫症,有什么区别?
“洁癖”这一通俗用语,用以指代那些对清洁度、秩序感及组织性抱有极高追求的人群。他们倾向于投入大量时间于环境的清扫与整理之中,一旦环境未能达到其标准,可能会引发焦虑或不适感。此类行为多源自个人偏好或审美追求。
相比之下,强迫症则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属于神经症范畴。强迫症不仅令人痛苦不堪且耗时耗力,常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洁癖者与强迫症患者之间的核心差异,在于其行为所带来的痛苦程度及生活影响。前者可能从清洁整理中获得满足与安宁,而后者则因强迫思维与行为而饱受焦虑、恐惧乃至羞耻的煎熬,且其日常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及社交活动均可能遭受重创。
另一显著区别在于行为的可控性。洁癖者通常能够自主管理其清洁整理行为,适时调整或停止;而强迫症患者则常感无力抵抗强迫思维与行为的驱使,即便明知其不合理或过度,仍难以自拔。他们可能被迫执行一系列仪式化或强迫性行为,以图缓解焦虑或预防想象中的伤害,即便这些行为在逻辑上显得荒谬或无效。
02、如何摆脱强迫症的困扰
许多强迫症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可以靠自身的意志力克服。然而,强迫症的产生与生活中长期的压力、大脑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系。强迫症不是能够自己克服的,而是必须早期就诊获得规范的治疗,尽早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早期治愈。
对于那些表现出洁癖特征的强迫症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以及物理治疗三大板块。
针对症状尚属轻微、对社会功能影响不大的患者,心理治疗被优先推荐。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有效地缓解强迫症状,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对于病情已发展至中重度、症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的患者,则需考虑采用更为综合的治疗方案——联合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强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等疗法也被证明对强迫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洁癖可能表现为对清洁的过度追求,但它并不等同于强迫症。然而,确实有一部分洁癖患者可能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并需要接受专业的医疗干预。
因此,若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切勿忽视或自行处理,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